close
大選過後,台灣的社會發展展現新的曙光,可是當柯文哲宣稱要尋找一個更凶而有魄力的執行者,來打破台北都市更新沒有執行績效的困境,我們不禁要擔心的問,利用民眾生活升級的期待,卻只以房地產權利變換為訴求,完全漠視社會公平分配的落伍都市更新政策,不正是社會導致不公不義的淵藪嗎?我們更擔心的是,大批國公有土地更是被虎視眈眈,等著都市更新來翻身,柯文哲的魄力,會不會是另一場房地產災難?這次選舉的翻盤,民眾對當前社會發展的不滿發酵,來自政策錯誤所導致社會貧富擴大、社會分配極度不公平的反動。其中最關鍵不就是房地產這個魔咒?相對的剝削感、房價背離經濟發展的困惑,不正是年輕人焦慮的核心?解除這個魔咒所帶給這個社會的痛苦,不就代表都市應該有另外一種發展的典範?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近代社會都市發展中,房地產是社會發展的雙面刃。先進國家在都市發展中對房地產的控制極嚴,透過各種住宅政策,一方面必須確保房地產作為社會火車頭的動力,卻又要防範社會財富扭曲所導致的社會對立,除了各種多元、複雜之社會補貼和房價控制政策外,避免房地產成為社會財富不當轉換的載體。各種政策中,放棄公有土地的直接財稅利益,幾乎是所有好的都市政策的基礎。1987年政府開始帶頭在都市中公開拋售公有土地,帶動了房地產與都市發展的失控。國家土地以「資產」和「稅收收益」的方式被釋出。然而高價土地的釋出,墊高了建設和營建的成本,迫使房屋成為高價的商品,不但帶動周邊私有土地的炒作和上漲,所販售的土地也因為高價,變成有錢人追逐的商品,更進一步破壞扭曲了社會結構的穩定。社會公平正義,以及居住人權根本在這個起點就已經被瓦解了。大家痛恨至極的「帝寶」不就是這個經驗的明證?當前的都市更新不能再只是鎖定解決都市環境與生活品質,必須建立都市再生的新論述,透過整合性社會公平分配配套的機制,來控制和破解房地產操控都市發展的魔咒。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讓國公有土地在都市更新中扮演新的角色和功能。其中國有財產非資產化,而以「社會資產」的方式投入都市更新是最重要的關鍵。都市更新因此可以有全新的邏輯,其中國有財產處分的非市場化,政府不應該追求土地上的直接獲益,而是社會發展的整體效益,讓土地再利用的效益,回歸社會正義與公共利益最大化。其次,國有財產處分的財務歸零,都市更新與土地開發各種公共設施的投入需要高度的資金,但是透過政府土地受益的歸零,讓整體土地發展能夠回歸社會可承載的發展成本。台北的都更必須創造新局,藉著民氣,凍結國公有土地的資產化,把財務歸零的國公有土地積極投入都市更新過程中,創造都市最大的公共利益與價值,不僅能夠快速達陣,更啟動了解放扭曲社會價值和都市發展力量的集體制約的過程,也讓都市回歸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城市發展。(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教授)



00C183A92B959F7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59lt7pd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